7月16日的一场雷雨大风,让湖北三峡坝区的两名游客殒命坛子岭景区。雷击现场,另有6人受伤,20多名游客被击倒。而离雷击现场62米远的地方,竖立着一根高25米的避雷针,它的最大保护范围为60.3米,距离雷击现场仅差1.7米。
2004年,三峡坝区坛子岭景区一级观景平台中央的监测标志遭雷击损坏。随后,其毗邻处设立了避雷针,专门用来保护最高观景平台。
景区防雷“呼唤” 规范
湖北省防雷中心主任、雷电防护专家王学良说,当游客登上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时,犹如置身云层,如果遭遇对流天气,雷击风险将增大;而身处空旷地带,孤立突出的目标也容易受到雷电“青睐”,因而旅游景区容易遭雷击。
近年来,旅游热持续升温,名山大川、自然景区游客遭雷击事件时有发生。2010年7月13日,云南石林景区,一家老小7名游客在南天门石头下避雨,一声惊雷响过,两人当场死亡,5人不同程度受伤。2011年8月22日,厦门同安北辰山公园也发生游客遭雷击死亡事件。
云南石林雷击事件评估报告显示,事故现场为雷电高风险区,而景区电子信息、监控系统均无防雷装置,景区内无紧急避险场所。厦门雷击事件现场勘察结果显示,园区内只有部分建筑物、构筑物安装防直击雷装置,其余的雷电防护设施均为空白。
景区雷击事故是天灾还是人祸?王学良说,我国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对旅游景区安装防雷装置没有硬性规定,对户外空旷地带同样没有相关规定。由于防雷装置和避雷设施需要人、财、物的投入,所以国内景区防雷很难落实到位,有些地方甚至还处于空白。
在事故发生后,云南石林景区、厦门各山地公园等相继建设了防雷安全网,三峡坝区也在坛子岭一级观景平台地面铺上了一层高约50公分的木地板,并在金属楼梯扶手外包裹了绝缘绳。
王学良表示,尽管这些景区防雷工作已经改进,但整体而言,相对于建(构)筑物、大型设备等方面的防雷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健全完善,景区防雷标准的制定和出台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公众意识期待提高
3年前,云南石林景区遭雷击的7名游客距离能够避雨防雷的木质卫生间只有10米,但他们却选择在石头下避雨,并举着雨伞。这说明当时游客本身缺乏应有的防雷常识。
而今年的三峡坝区坛子岭景区雷击事故,则表现为一些旅行社的导游防雷安全意识的淡漠。据事故调查组成员、宜昌市气象局有关负责人说,在雷击事故发生前1个小时,市气象局就对这次雷雨天气过程发出预警,导游依然领着游客踏上观景平台的露天电梯。
来自江苏常州的一位游客告诉记者,一声响雷过后,电梯停止了运行,他们步行到二级观景平台。他们没有料到,一阵闪电过后,更大的一声响雷将她与其他30多名游客击倒在地。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部分公众防雷意识的淡薄和防雷知识的匮乏,以及面对气象灾害自我防御能力的不足。
记者联想起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一名5岁小男孩抱着一根钢结构拉索拼命攀爬,旁边的母亲面对记者的疑问坦言道:“我只知道打雷时不要站在大树底下,拉索也会有危险吗?”另一位游客说:“附近没有任何防雷提示,我觉得应该不要紧吧。”
有游客建议,一方面在景区雷电易发地增设防雷警示牌,用防雷标志唤起游客的防雷意识;另一方面,公众需要主动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对雷电等灾害的自身防护。
雷电防护亟需“升级”
景区应有一整套防雷应急预案,同时具有避雷设施。但宜昌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也坦言,现在景区防雷规范处于空白,旅游景区是否安装防雷装置、建避雷设施,应取得怎样的效果,监管部门对此也束手无策。
湖北省气象局局长崔讲学表示,应从坛子岭雷击事故中吸取教训,加强景区雷电防护。在过去几年里,由于各级政府重视,中小学校防雷、农村防雷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因此,作为承担雷电防护社会管理职能的气象部门,有责任与旅游及相关部门一起,共同推进景区防雷立法和技术标准的制订。
目前,湖北省气象局与省旅游局正在开展旅游景点防雷避灾示范场所建设。今年底,湖北省6个国家5A级景区和27个4A级景区主要景点的游客服务中心、休息亭等将增设避雷设施,并增设防雷等警示标志,以提高旅游工作人员和游客的气象灾害防御意识。
王学良建议,应开展各地旅游景区雷击风险评估,在雷电高发区增设雷电预警及其防护系统;在景区防雷标准尚未建立前,参照已成熟的其他行业的防雷标准开展景区防雷设施、避雷建设;通过景区音乐广播、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包括雷电在内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应对建议。
- 浪涌保护器的作用
- 2024-06-14
- 园区消防演习圆满举行,易龙防雷科技助力安全防线
- 易龙
- 2024-06-13
- 易龙数字化智能防雷技术新闻发布会暨原创歌曲《一起干》首发式圆满举办
- 易龙
- 2024-03-07
- 凝神聚气,砥砺前行 ——三八妇女节暨易龙22周年庆
- 易龙
- 2023-03-08
- 祝贺|易龙再度获得《智能建筑》杂志评选“智能防雷系统十大匠心产品品牌”荣誉
- 易龙
- 2023-02-23
- 祝贺|易龙数字展馆亮相超维元宇宙生态大会
- 易龙
- 2022-12-16